首页 - 新闻速递/News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未来思维、工大情怀”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

来源: 国际教育学院 添加时间: 2024-09-14

  作为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的归口管理部门,国际教育学院采用与中国学生趋同但不雷同管理模式,负责承担全校来华学生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同时面向我校与英国雷克瑟姆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生开展英语教学工作。学院坚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突出学校轻工特色,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各二级学院统筹协调聚合发力,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工大情怀”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学科特色、海洋特征、国际影响的“留学工大”品牌。
  一、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创新“留学工大”模式
  学院坚持国际教育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工作理念,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自觉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引导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关注讨论时事热点。“留学工大”模式不断创新,“留学工大”品牌逐步形成。
年份大事件
2002年启动高校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工作
2005年招收法国留学生到计算机相关专业进修
2008年以语言生为主招收不同国别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
2012年首次招收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服装设计专业)
2015年获批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资格和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培养资格
2017年启动第一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8年启动第二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9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2019年启动第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20年开展我校与英国雷克瑟姆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英语教学
2022年获批由教育部语合中心资助“汉语桥”各类团组项目
  来华留学教育二十余年经历不断的观念升级和项目创新,使我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跻身“国家队”行列,也实现了我校语言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全方位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新格局,各类生源相对稳定。留学生在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和活动中都有亮眼表现,学院也超额完成学校各项绩效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践行明确的质保理念,服务提质增效
  学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发展,形成“招录择优、教培有重、管服相融”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未来思维、工大情怀”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
  1、坚持择优而录,科学制定招生标准。
  根据我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突出特色、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思路,成立了“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制定招生标准,择优而录。
  l 逐年制定审核留学生招生计划,以特色轻工专业申报“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适时优化招生结构、录取标准,以规避学杂费收缴迟缓、单一国别生源集中等问题,优化招生顶层设计;
  l 多手段拓展招生渠道,主动吸纳学业成绩优秀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留学生加入招生大使队伍,形成“招生-培养-招生”的良性循环,优化生源储备。
  l 严把入学门槛,全面审核、查验来华留学生的申请材料,增加个人视频材料的提交,尤其重点考察留学生来华动机和学术发展潜能,多维度综合考察生源素质,把控录取质量;
  2、坚持以学为本,突出来华留学培养重心。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为本,一直是国际教育学院发展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根基。
  l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包括《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修订)》《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办法》等。
  l 人才培养趋同但不雷同,培养方案考虑留学生特殊性单独设置,纳入学校整体教育管理体系。
  l 细化管理,建立留学生签到制度、二级学院反馈制度、政府奖学金生学业督导制度等相关管理体系,以保证奖学金生的培养质量,建立责权利明确、管理重心差异化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通过二级学院调动来华留学研究生导师的主动性,责权层层分解,保证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l 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机制,建立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评选机制,倡导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模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导师跨学科协同指导新模式。
  l 建立来华留学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各类学术活动扩大学生学术视野,增强学术交流。
图片1.png
我院吉布提籍工商管理专业留学生ABDORAHMAN ABDILLAHI WABERI作为唯一硕士研究生受邀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l 建立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内审、外审、答辩机制等,客观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不断总结、积累博士生教育中的经验,发现并及时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质量监控、评价,不断完善博士生导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保证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l 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教育,将来华留学生的入学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加强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文化及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将汉语、中国概况和跨文化交际等必修课纳入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图片2.png  l 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以茶艺、剪纸、书法、戏曲、武术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和国情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学院鼓励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建立了“中外文化坊”,定期以“中国元素”和“魅力辽宁”为主题组织“汉语角”和“英语角”;“中国传统文化坊”在微信公众号通过短视频讲述“二十四节气”;每年一度的“趣味汉语大会”更是持续为留学生提供诵读中国文化经典的机会。学校还创新推出十期来华留学生系列汉语课程——“五洲e家,融通世界”,展示汉语教学成果。走出校门,留学生们还到美林园社区举办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庆祝建党百年,欢度中秋等;走进“新华小学”开展来华留学生公益讲堂实践教学活动,走进中国人民真实生活,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走进“神谷”中医院感受中医药文化;参与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深刻品味独特而又深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1.png  
  2.png
  3、坚持趋同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并重,营造和谐的国际化氛围
  学院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多样性、文化背景复杂性,实施“趋同化管理、个性化调适”管理模式,力求通过高效管理与贴心服务实现认同和归属。
  l 采取与中国学生管理“趋同但不雷同”的模式,对留学生管理坚持“常态化”与“动态化”相互结合的工作方法,不断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相关制度,先后修订了《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等相关管理规定。
  
3.png
  l 我校每学期初启动来华留学生入学教育,聘请大连市出入境管理局、当地派出所、保卫处老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校规校纪等宣传工作。强化校地协同,持续深入推进校警联动机制,探索留学生管理的社会化协同机制,组织留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积极面对跨文化学习挑战,帮助主动融入校园生活;鼓励加强自我管理,参与校园事务,尤其在校园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国际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志愿者团队的作用。
4.png
  三、教育教学成果
  1、招生录取提质效。学院有效优化来华留学生层次结构,显著提高招录质量。从2015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和辽宁省政府奖学金项目,2017年参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启动我校本科全英文授课模式招生工作,2022年获批“汉语桥”短期团组项目,由教育部语合中心资助,定期开展短期线上团组项目和来华团组项目。国际教育学院已经凭借“多样化”的来华留学项目,实现来华留学培养层次“语言培训-本-硕-博”的“纵贯线”以及来华留学教育在各二级院系“全覆盖”。学历生比例逐年增加,已达到90%以上;硕博研究生比例也突破20%。
  2、教育教学结硕果。《中国概况》、《商务汉语》、《综合汉语4》、《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丰富、高质量的线上课程资源,为疫情期间线上授课和后疫情时代第二课堂的延伸起到了重要支撑。此外,我校还为学生开设了《汉字文化》、《中华经典诵读》、《五洲e家,汉语讲堂》、《孙子兵法》等线上辅助学习资源以拓宽国情教育的深度和宽度。留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图雅荣获2021“中国与非洲”影像作品大赛三等奖;杰西卡荣获“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第六届来华留学生征文暨短视频大赛三等奖;林大卫荣获第六届“辽沈最美翻译官”大赛留学生组二等奖等。   
5.png
   3、未来发展有规划。未来学院将审时度势,跟进国家外交脚步,不断寻找绩效新的增长点。如进一步拓展中亚五国留学生生源,开发“1+4”汉语言+本科长线培养项目,助力国家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交流;此外,学院还将开拓思路,积极与国家航天部推进“中文+”三个月短期培训项目;发挥英国雷克瑟姆大学的境外教育优势资源,积极申报ALevel考点,并承接相关培训工作。
  
文字/陶瑞雪 图片/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陶瑞雪
审核/陶瑞雪、于妍、王胜
浏览量:947